國內的太陽熱利用產業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一直在為產業升級呼吁,但難以奏效。這與國家規范不夠完善與缺失有關。而更重要的監管有利和質量意識缺乏造成。
產業升級一方面是規?;?、自動化、規范化,另一方面是中高溫產品的產業化,這可能對大批中小企業望塵莫及。但可以立竿見影的做產品升級,也是產業升級的一部分,更是基礎局部。
眾所周知,太陽熱水器已嚴重同質化。但本人之見外形的同質而不是真正的同質,因為它配置不一。
要說產品質量,首先是使用產品的功能,確保使用期長,維護方便等幾個要素。太陽熱水器是提供生活用熱水,一臺機子第二天上午能否提供45℃以上多少熱水,使用壽命能否達到10至15年,壽命期內的維護與維修次數多不多等便構成了質量好壞的評斷標準。由此發生了產品不時升級問題。
作為一臺廢品太陽熱水器基本由保溫水箱、集熱器、臺架、輸水系統四大部件組成。集熱器是核心部件,集熱面積與水箱容量有科學配比,而集熱面積所發生的熱能取決于集熱管的太陽吸收比,半球反射率、真空度。大多中小企業水箱容量做不大是因為集熱效率低,缺乏以“燒熱”大容量的水,成為“小頭機”因而只能按管數定價。而小水箱可能水溫高,又導致結垢快,漏水快,說明質量不好。清華陽光”產品為什么都說好,因為管好,集熱面積又小,而內水箱很大,有一個理論計算公式:日有用得熱量=[4186.8日水溫可升溫度×日有用水量)÷集熱面積]可根據這個理論計算方式去設計產品。所以優化配置首選是推銷最好的真空管,不貪圖低價,非承壓水箱用材應該是備的盡管價錢很低也要拒之門外??刂苾x表是電子產品,推銷也得去生產現場考察,對采用的電子元件要問清楚廠商的技術規范,看是否在無塵抗靜電的車間生產,觀察是否經抗老化測試。如”清華陽光“等品牌儀表光材料成本至少200以上,而作坊企業的本錢只需60元左右,差異很大。電加熱同樣也是這樣。一般要求必需通過3C認證。
目前市場上太陽熱水器的出廠價相距太大了導致了劣幣逐出良幣的普遍現象,這是一種惡性競爭帶來的不公平秩序。應倡導通過標準化、規?;?、自動化、管理化來降低產品成本,使好產品讓普通消費者買得起。另一方面堅決扼制造假偽劣,通過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進行完全整治。而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提高產品優化配置的意識,自覺地提升產品與質量,共同維護消費者利益,共同維護產業聲譽。